推广 热搜:     市场  供应  农林牧渔资讯  教育  交通新闻    包装   

学者呼吁大力加强中国农村媒介传播建设

   2021-11-11 60
核心提示:  “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中一直具有基础性的重大意义,农村地区的发展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关注的重点

  “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中一直具有基础性的重大意义,农村地区的发展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关注的重点,传播学对于我国农村发展的关注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绚对我国乡村居民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电视是农村居民使用频度最高的大众媒介,传统报纸、杂志、广播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此外,农村居民使用电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娱乐消遣,对新闻关注度较低。

  与网络相比,很多电视新闻都相对滞后,致使以电视为主要新闻获取手段的农村居民获知新闻都相对较晚。陈绚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媒介传播“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农村居民在信息接受和利用方面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还存在严重不足,媒介的信息传播在乡村出现断层和失衡。

  事实上,大众传播媒介从诞生至今,一直紧随着城市化进程,最早的媒介就是城市的产物,当前我国传媒的目标受众也往往以城市居民为主。对此,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李红艳表示,媒介的传播内容多以城市为主这是肯定的,盈利是媒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在一定情况下也制约着媒介市场资源指向农村。

  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的生活相对封闭,不少农村地区信息匮乏,因此他们对媒体观念的认知并不完全,分辨能力弱,广告、电视剧等容易混淆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方晓红认为,我国城乡媒体受众在信息接受方面的效果差异比较大,这与城乡受众人群的媒介观念和媒介素养有关。随着城市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经历了媒体变化的阶段,比较了解媒介的信息环境,对媒介的报道有较强的分辨能力,但农村居民的媒介认知能力普遍偏低。

  虽然我国城乡受众媒介接触存在差异,但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电视在农村的普及率相当高,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也逐渐进入农村生活,人们接触媒介信息更加方便。但媒介在报道中关注的主要是城市生活,农村受众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在媒体资源的享受和利用、接受信息、表达自己声音的能力等方面依然算是“弱势群体”,而信息传播中这些差距不断扩大,也可能导致经济文化领域的差距。

  “应尽量给社会各阶层提供相对平等的话语空间,不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来决。

 
标签: 农林牧渔资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8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