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夯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基础,是脱贫后基层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雅安市芦山县聚焦重点产业,突出集群成链,按照品种突出化、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加工规范化的要求,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扶持、产业基础、品牌培育三大机制,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农旅融合等关键环节,引导农民发展中药材产业致富增收,为助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探索“中药材产业+政策扶持”机制,种植基地“强”起来。为调动群众积极性,推动中药材产业快速扩面,连续八年制定出台《芦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奖补办法》,重点扶持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符合扶持范围的中药材种植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等,验收合格后按照每亩500至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同时,积极融入雅安市“百公里百万亩果药产业带”,建设思延镇草坪村马蓝、思延镇马渡水“黄栀子+蒲公英”、太平镇大河村川牛膝、大川镇小河村“重楼+毛慈菇”、芦阳街道金花社区“佛手+芍药”5个种植示范基地,建立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马蓝、芦阳街道仁加村黄栀子、飞仙关镇朝阳村川牛膝3个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带动全县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引导龙头企业对现有中药材基地及生产技术实施现代化技术改造,推广精细耕作技术,全面提高道地中药材质量。通过“企业技术+专合社种植”方式,抓好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做好道地中药材的驯化、繁育和种植推广,保证药材基地供应,大力推进优质、特色种质资源基地建设。
在稳步扩面基础上,积极探索定制药园、中医药康养等新业态,强化“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以迅康药业、华润三九药业、太极药业、神威药业等为导向,带动发展马蓝、钩藤、川牛膝等“订单式”农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生产方式和“企业+基地+农户”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共同体。力争到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8万亩,中药材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
探索“中药材产业+产业基础”机制,农民钱袋“鼓”起来。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做好马蓝、川牛膝、佛手柑等药材的可行性论证,形成《芦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