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4点多,南江县公山镇卫星村的金银花产业园里,农户们正在给新植的金银花除草,脱贫户张登秀就是其中一位。今年65岁的她,很庆幸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干一天80元钱,不用子女给我拿钱。”
去年6月,通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邻近的同心村并入卫星村。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卫星村的金银花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已发展到3500亩。合并村产业发展加成效应,是改革成果向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的转化,也是南江县推动两项改革(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的缩影。
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启动以来,南江县乘势而上,紧扣“四大任务”,坚持“六个导向”,注重并做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统筹安排,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李子期(图片由南江县民政局提供)
9月7日,接到卫生院打第二针新冠疫苗的通知后,由于出行不便,78岁的独居老人何明俊犯了难。此时,他突然想起不久前村干部发给自己的便民服务“连心卡”,便掏出手机联系上了荆江村代办员杨梅。第二天一早,杨梅便开车到何明俊家,将老人送到卫生院打疫苗。
荆江村位于正直镇西面,由原荆江村、东坡村合并而成,共有675户2017人。针对不同人群,该村推行“普通人群一站办、特殊人群上门办、外出人群网上办”便民服务机制。尤其是针对村里一二级残疾、独居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荆江村研究制定了94项荆江村便民服务代办事项,落实一对一帮扶代办责任,切实将服务半径延伸到“家门口”。
当前,南江县全面推行代办服务,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求各乡镇(街道)要分类落实好代办员相应的待遇,县财政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确保民事代办机制真正建立起来,切实减少群众的办事成本,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2019年12月,原傅家乡并入长赤镇,成了傅家社区,但距离长赤镇尚有10公里。为了方便居民办事,社区除成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外,信用社、医院、学校等依然保留并完善。
离开便民服务代办点,步行不到5分钟,便可到达傅家社区卫生院。两项改革以来,该卫生院不但未缩减规模、人员,反而新增康复理疗项目和健康教育室,方便居民就近做康复治疗、学习健康教育知识。一旁的傅家小学也人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