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市场  供应  农林牧渔资讯  教育  交通新闻    包装   

县域怎么应对挑战

   2021-10-23 180
核心提示: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年度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近年来,在农作物种业发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年度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近年来,在农作物种业发展方面,各地按照国家有关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条件与独特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在育种能力、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国育种行业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主粮种质资源的鉴定不够精准、利用率不理想,非种粮核心种源缺失;在育种产业化应用方面,种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还不够高,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而且,科研人才不足、育种手段相对滞后、种子企业规模小、种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成为不少县域种业发展的难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命脉”。它的保护与利用,对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发挥有关县域的种子产业优势,解决制约当前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不断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下一步,需切实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持续强化县域的种业优势,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关键在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巩固各项保障措施,开展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县级是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整理、保护工作的基础,有关县域应坚决落实属地责任,抓紧抓实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引导种子企业加强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种业竞争力。

  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一方面,强化人才培育。县财政可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种子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强化县农科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形成“行业专家+高校人才+乡土专家”的人才梯队,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移转化。另一方面,强化技术攻关。引导种子企业开展科企合作,强化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创新,通过基因编辑和从头驯化等育种新方法,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良种。

  着力强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健全种子产业发展要素,依托传统的育种优势、精耕细作的种植习惯、完善的水利设施,加快有关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同。

 
标签: 农林牧渔资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8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