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中,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蓝图。
纲要草案提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庄光明介绍,2020年,天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特色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新认证“两品一标”产品5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4家。
“缺乏高附加值精品、大型龙头企业,这是天门农业发展的短板。”庄光明说,“十四五”期间,天门将持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同时,天门还将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其带动能力。深入开展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持续开展“品种、品质、品牌、品味”提升工程,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鼓励支持争创驰名商标,唱响“天门半夏”“天门芋环”“天门花椰菜”“天门黄花菜”等地理标志品牌。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快建设现代农产品加工园、食品加工园与农业产业强镇,构建乡村产业圈发展格局。
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这些内容,说到了我们这些参与乡村振兴的创业者心坎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说。
刘锦秀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黄冈市为例,2015年以来,当地探索推进“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有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截至2020年底,黄冈市有1.3万多家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