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3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武汉城市圈为重要辐射极,联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带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新的全国区域发展增长极。
目前,由湖北提出,湖南、江西支持的华中城市群方案已提交全国两会,希望被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多年来鄂湘赣三省具有类似的发展模式、近乎相同的产业承接对象、同处内陆腹地的区位特征、多有重叠的产业基础,这决定了三省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
今年2月,鄂湘赣三省在武汉签署《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图以武汉、长沙、南昌等3个城市圈为核心,形成跨省域的经济一体化城市集群,打造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中国经济增长三极之后的“第四极”——“中三角”。
早在1987年,以武汉为中心,跨越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四省,成立了由武汉城市群、湘东北城市群以及赣北城市群构成的经济圈——武汉经济协作区,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的目标便是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快速增长地区。
但此次结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2004年,由于个别省区提出“6+1”战略,中部各地开始纠结于“龙头之争”,错过了迈进“第四极”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随后,有湖北学者提出了 “中三角”的设想,但一度遭搁浅。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李建德表示,如今国家已明确提出尽快建立长江中游的城市群,因此实施这一宏伟战略构想的时机已经成熟。
对于中部省份结盟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叶青表示,近年来中部六省已逐渐形成几个发展区域,如皖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等。“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要想在下一轮区域经济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走联合发展的道路,通过分工协作,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或城市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认为,“中三角”城市群的出现顺应了城市竞争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竞争逐渐由单一竞争演变为群体性竞争,城市群正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重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