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纺织用棉需要,稳定棉花市场,有关部门研究决定,近期将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下称“交易市场”)竞卖交易方式投放部分储备棉,购买对象限定为纺织用棉企业,并按照最多购买1个月的纺棉用量的原则核定其最大购买数量。购买的储备棉限于自用,不得倒卖。
不过,该通告未对国储棉抛售的抛售时间、抛售数量,抛售价格,以及抛售限价的方式做出明确公告。纺织企业大都等待抛储,这也导致近期棉花现货市场观望情绪日甚,部分地区3级地产棉价格跌破18000元/吨大关。
目前离新棉上市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市场上棉花库存还有多少可供消费?纺织企业棉花存量及后市走势如何?新旧棉花年度能否顺利交替?这些问题都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逼仓”疑云,抛储传闻,一时间,棉花牵动着很多老百姓的心。棉贱伤农,棉贵伤工,新花上市的价格直接决定着棉花的未来走势。目前,抛储已准备就绪,那棉花后市走势究竟如何呢?
对于国家抛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抛储?抛储的具体实施细则究竟如何?抛储对后市的影响力究竟如何?
中国棉花协会7月份对棉花企业进行分省、分规模抽样调查统计,截止到2010年6月底,国内棉花商业库存总量为190万吨。而7月份下拨了100吨进口棉花配额,本年度棉花进口总配额达到360万吨。另外,60万吨储备棉也即将开始抛储,按照80万吨的棉花使用量,截止到10月初,国内棉花商业库存总量也将在100万吨附近,棉花市场供应平稳过渡。另外,据中国棉花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不少纺织企业棉花库存较为充足,某些大型纺织企业存有6个月的用棉量,一些中型企业的存棉量可以接续到8月底。
此外,新年度的棉花产量上涨也给新花上市带来一丝阴影。中国棉花协会7月27日公布最新调查报告称,2010年全国植棉面积比上年度下降0.89%,按协会同口径计算,估计全国植棉面积约为7710万亩,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单产可达每亩91.6公斤,较上年增长4.8%;总产达到706万吨,较上年增长3.9%。
另外,因投资回报率加大,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快速扩大。据印度官方的数据显示,截止7月22日,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8%,至950万公顷。同时,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8月2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