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篮子,关系千万家。9月13日,记者从南宁市有关部门获悉,日前新出台的《南宁市人民政府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南宁市要重点抓好肉、蛋、奶、鱼、菜、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计划用5年的时间(2011年~2015年),实现“菜篮子”产品基本可追溯、质量安全水平显着提高的目标。
今年3月底,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检测出近万公斤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蔬菜”,以及近日“小龙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市民对“菜篮子”安全多了几分担忧。
为保障市民“菜篮子”安全,《意见》指出,将建立完善“菜篮子”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并在“菜篮子”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利用5年时间,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南宁市农业局相关人士称,农产品单凭外表难以识别有无问题,即使查出问题也很难查出它的确切来源。如果实现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根据相关的标码,可以清楚知道该农产品的产地,甚至每一棵蔬菜都可以追踪到具体产自哪一块菜地,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菜篮子”是否安全绷紧着每个人的神经。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意见》中,政府部门除了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外,还将推行“菜篮子”标准化生产。
根据规划安排,南宁市将大规模创建蔬菜、水果、茶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肉鸡、蛋鸡、水产品10种“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并加快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制定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指导基地建立生产档案。同时,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在生产基地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南宁近郊10万亩常年保障性蔬菜生产基地、160万亩农区高效秋冬菜产业基地、100万亩南方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建设。5年内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的标准化果蔬生产基地。同时,加大生产基地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或种植大户整片土地开发建设“菜篮子”生产基地,促进“菜篮子”产品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据悉,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