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天然气战略渐次浮出水面。继《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后,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又公布了新版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一位业内人士称,相比2007年版“利用政策”,新版政策鼓励扩大天然气应用范围、强调需求侧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变化。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称,《天然气利用政策》调整的一大背景是:随着供应力度的逐步加强,中国的天然气消费模式正逐步由“供应驱动消费”向“需求拉动消费”模式转变。而“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则是政策调整的重要考量因素。与2007年版相同,2012版天然气利用政策对天然气用户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四类,其中优先类有所增加,居民用气、公共设施用气以及车船用气都被列入优先类用气名单。而禁止类基本保持不变,包括陕、蒙、晋、皖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区建设基荷燃气发电,以及“以天然气代煤制甲醇项目”等。新版《天然气利用政策》在“政策目标”中,特别提到了“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姜鑫民称,之所以有这样的强调,是因为天然气相比煤炭,是更清洁的化石能源(同等热值下,天然气的碳排放仅为煤炭的一半)。中国作为少油气多煤炭的国家,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的比重超过70%。伴随着天然气战略地位的提高,这一状况有望改观。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天然气的产量为1031亿立方米,国内表观消费量为1318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4.4%上升到5.2%。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10月25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天然气工作会议上预计,201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300亿立方米左右,供应能力将超过2600亿立方米(包括煤层气、页岩气及煤制天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上海一位天然气业内资深人士称,对比新老政策的“基本原则一项”,2007年版强调的是“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2年版则是“坚持量入为出,根据资源落实情况,有序发展天然气市场”。其中一个背景是,2007年版出台前,天然气供应偏紧,而西部又有一些天然气资源是作为化工原料来使用的,因此那个时候特别强调节约。“现在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进口LNG(液化天然气)等纷纷加入,气源丰富多了,供应也比2007年好。但国家又不希望天然气出现滥用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