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市场  供应  农林牧渔资讯  教育  交通新闻    包装   

冯骥才称民族价值观不能有钱字 王健林不认同

   2021-11-12 50
核心提示:  中新网3月8日电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8日谈及地方政府文化自觉性时表示,所谓的民族的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

  中新网3月8日电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8日谈及地方政府文化自觉性时表示,所谓的民族的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他还说,现在确实有一种地方政府“跃进”的形势,需要反省政绩观的问题。

  全国政协3月8日举行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单霁翔、尹力、樊锦诗、张和平围绕文化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当天有媒体记者在提问,现在现在各地方政府经济自觉性比较强,文化自觉性较差,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文化自觉性?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回答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之后,的确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应该承认,就是有那么一种“跃进”的形势,也就是各地方一哄而起。各地方的积极回应是好的,但是怎么做文化的事情是值得思考的。因为最终文化的本质是积淀而成的,文化强国的标准和目的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达到的,就像一个人一样,使一个人富裕起来是容易的,给一个人100万就富裕起来了,但是使一个人有文化、有气质是很难的。

  冯骥才说,这里面应该反省的两个问题:一是必须承认;二是政绩观的问题。为谁做政绩,是一个良性的政绩观还是不良的政绩观?如果很好的事情落到不良的政绩观里一定会变味。

  他举例说,比如说“申遗”,当然要申。中国从十几年前开始全国性的拯救遗产,把56个民族的遗产一项项整理出来,现在已经建立了四级名录七千项。国家一级的有1300项,韩国从1967年搞非遗到现在100多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板块丰富,气候多样,历史长、复杂,创造的文化遗产一定是丰富的。但是,因为一开始是不良政绩驱动的,那么文化遗产一旦申遗成功了之后就没人管了。实际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了,保护才应该开始。因为已经确定为国家的宝贵财富了。联合国对文化遗产是不让开发的,开发是“做手术”。文化遗产是极少数的跟产业相关的,包括有的地方说“打造”,这是非常野蛮的词。

  “比如现在还有一个词我个人是不大赞成的,就是"文化产品"、"艺术生产"这个词。你说贾平凹创作了一部优秀的小说作。

 
标签: 农林牧渔资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8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