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市场  供应  农林牧渔资讯  教育  交通新闻    包装   

乳业国标被指消费者被牺牲

   2021-11-12 60
核心提示:  近日,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此话

  近日,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此话犹如一块石头打翻了牛奶,引爆了“中国乳业新国标”的口水大战。

  一时之间,双方争论不休。不仅让去年就曾掀起轩然大波的乳业新国标争论进入新一轮高潮,还把消费者也裹挟其中,辨不清事实的真相:巴氏奶VS常温奶,消费者VS奶农、奶企,标准的杠杆究竟应当向谁倾斜?中国乳品的质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千疮百孔的中国乳业又该走向何方?

  “我同意王丁棉的观点,新国标关于生乳标准的降低是一种倒退,而且是全世界最低的!”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如是认为。

  1986年《生鲜乳收购标准》(即老国标)规定,生乳蛋白质最低值每100克为2.95克,细菌总数为每毫升不超过50万个。而2010年6月施行的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即新国标)则把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下限从2.95克降到2.80克,菌落总数上限已改为每毫升200万个。而国外生乳蛋白质最低值则明显高于我国,新西兰为3.8克,欧美国家也多在3.2克以上。因此,才有了王丁棉的炮轰:“过去中国的牛奶质量标准在世界范围就不算高,如今细菌总数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则每百克降低了0.15克,堪称全球最差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

  “让我困惑不解的是,经过25年的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了,经济生活比以前好了,怎么能把标准放低到如此低的情况?!若单纯从数值上看,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世界上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这样的新标准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标准拉得更开,对我国乳业发展是严重倒退!”南庆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与此观点针锋相对的是,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称:“我们国家72%奶牛都是散户饲养。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当初的2.95。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行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倒掉!”他认为乳品新国标符合中国国情,若执行更高标准将造成七成奶农杀牛倒奶。

  目前中国乳品行业处于初级阶段,国情决定中国乳品无法达到较高水。

 
标签: 农林牧渔资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8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