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大多农事进入“冬闲期”,可湖北黄石全市1200多名虾农却没闲着。元月25日,阳新三溪镇黄冲村虾农陈俊中正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筑土加固田埂,翻耕“起板”稻田,放养虾苗7500公斤,扩大“虾稻连作”面积120亩。新一轮的龙虾生产在全市广大农村呈现出火热的态势。
保安镇南阳村虾农董金如,利用该村撂荒的稻田,发展“虾稻连作”200亩,亩产小龙虾400斤左右,获利18万元。元月14日,他欣喜地对记者说:“没想到‘拾荒(田)’也能拾到‘金娃娃’。”目前,我市正在着手扩大虾稻连作养殖面积600亩。
从地域上看,全市龙虾养殖集中在沿湖周边有水产养殖传统习惯地区。据统计,全市养殖面积已达7.4万亩,其中池塘养殖2.1万亩,湖泊养殖4.2万亩;虾稻(莲)共生1.1万亩,占全市养殖水面的24.3%。全市2007年龙虾养殖产量达7.5万吨,水产养殖氛围渐成小气候。
据黄石市水产局办公室徐勋众介绍,所谓“虾稻连作”是指利用低洼田在当年冬季至次年春季近6个月的冬闲期,灌水投入定量的龙虾苗种,利用稻田大量天然饵料资源进行养殖,于次年春耕前收获,再进行下轮的水稻种植。每亩可放虾30斤,次年可收获成虾300斤,收入一般可达1500-2000元,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加上中稻收获后纯收入1000多元,虾稻合计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
保安湖渔场的养殖大户吴庆林利用老化渔池每亩放养隔年龙虾苗100斤,通过种植水草,适当投喂饵料,亩产小龙虾400余斤,仅小龙虾项每亩可获利4000余元,是单纯养鱼的4-5倍。
许多农户对“虾稻连作”认识不足。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农户对“虾稻连作”每亩能增加1000元以上的纯收入没有认识,或者半信半疑,对该项目快速收益信心不足。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在稻田中捕捉少量的野生龙虾出售以获得微薄的收益。
想养无田,土地流转不畅。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户想养而无连片的农田,部分外出经商或务工的农户宁可将田地抛荒、闲置,也不愿将农田转租给他人生产经营,给龙虾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缺乏必要的养殖技能和生产习惯。黄石大多数农户仍习惯于水稻、油菜或小麦的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