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海南岛热浪袭人,根据国家及海南省有关规定,在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应享受高温补贴。然而,记者在海口市海垦路一处工地上看到,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埋头工作。当问到有没有发高温补贴时,几名工人无奈地笑着说,“听说有这么个补贴,但在工地干了3年从来没领到过”(据2009年7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发放高温补贴这项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关注和关怀。然而,那些被关心照顾而理所当然该得到补贴的高温从业者们,却是“只听轳辘响,不知井口在何处”。高温补贴遥遥无期,并没有成为他们抵御炎炎烈日的“遮阳伞”。这也应验了坊间流传的一句歇后语:“祭祀烧报纸——糊弄鬼呢。”虽然身置盛夏酷暑,但却不免打起冷颤,忒让人寒心了。
入伏以来,福州的午后高温一直保持在35℃左右;杭州市最高气温升至38度以上,气象台连续挂10天出高温橙色预警;7月18日,湖南省内大部分地区高温39℃-40℃;武汉市38℃高温持继“发烧”,桑拿开蒸;华北高温天气持续,石家庄成了北方“小火炉”,持续高温54年罕见,北京橙色高温预警创历年夏天之最……,伏天伊始,“热老虎”便疯扑过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高温闷热天气。
来自7月14日宁波网的消息说,13日中午11时30分,位于邱隘的东外环—南外环立交工程工地项目部会议室里传出欢笑声。原来,施工单位宏润建设集团(宁波)公司正在向农民工发放防暑用品,集团领导把装着毛巾、十滴水、清凉油、花露水等各式防暑用品的“礼包”分发到他们手中。刚刚领到的防暑用品的诸葛友亲高兴地对记者说:“足足有十几样,公司想得太周到了。更让人高兴的是,前几天我们还领到了高温补贴,每月100元,听说要发放3个月。”我们在分享参加邱隘东外环—南外环立交工程建设的农民工夏日里幸福的同时,更为海口市海垦路工地农民工的高温补贴遥遥无期而深感焦虑。同时也有理由相信,这在全国并不是个别现象。
同在蓝天下,高温待遇截然相反。这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了解,2008年,海南省6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文规定,从事室外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享受10元高温补贴。那么,海垦路工地上农民工为什么“听说有这么个补贴,但在工地干了3年从来没领到过”呢?问题首先在于,这项补贴列入企业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说到底要由企业掏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