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江苏省仪征市月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机器轰鸣的忙碌场面把盛夏的酷热天气又搅热了几分。经过几个月的奋战,除险加固工作已近尾声,一座修缮一新的大坝矗立在记者眼前。
这是一座建于1958年的水库,限于当时的工艺以及年久失修等原因,近年水库大坝出现了裂缝,影响了其发挥防洪、灌溉等功能,急需除险加固。仪征市水务局副局长肖刚说,根据测算,月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共需资金2803万元,受惠于近年国家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该工程共得到中央、省级、市级财政投入2019万元,但是还有近800万元的资金缺口让他们犯了难。而且类似的水库在仪征还有40多座,除险加固所需的巨额资金该从哪里来?肖刚坦承,这个问题使他们很苦恼,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可地方财政又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这时,信贷资金的进入帮他们解了难题。
肖刚所说的信贷资金,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仪征支行提供的8年期58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承贷方是国有全资控股的仪征城乡水务公司,这笔贷款将由地方财政预算逐年偿还。资金问题解决了,各项工程顺利开工。据介绍,这些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将满足仪征地区17.9万亩的农田灌溉需求,保护91.6平方公里内5万多人的防洪安全。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有数据显示,近年财政资金用于“三农”的各项投入年均增幅超过20%,但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是逐年拨付,与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需要在短期内集中投入的矛盾十分突出。“新农村建设不能等,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就是将信贷资金先行投入新农村建设最缺资金的领域,尽快形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共同形成支农合力,争取让原来需要10年办成的事两到三年办成,让广大农民受益。”农发行总行客户三部总经理刘立轩说。
为了实现财政支农和信贷支农的有效配合,农发行创新实施了“政府立项、市场运作、独立审贷、财政补贴”的信贷支持模式,由地方政府先到位项目总投资的20%—30%作为启动资金,其余部分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由地方财政项目补贴资金分年归还,从而实现了多投入、早投放、早见效、多办事的良好效果。
农发行自2007年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