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市场  供应  农林牧渔资讯  教育  交通新闻    包装   

美国旱灾与中国通胀

   2021-11-11 50
核心提示:  祸不单行。当市场还在担心中国会不会因为经济增长减速过快而陷入通缩时,最近美国的一场50年一遇的旱灾又将大家的视线拉回到

  祸不单行。当市场还在担心中国会不会因为经济增长减速过快而陷入通缩时,最近美国的一场50年一遇的旱灾又将大家的视线拉回到了“通胀”这个中国过去一两年最热门的话题。

  自6月中旬以来,大豆、玉米和小麦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内已经分别上升了23%、45%和41%。作为全球农产品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美国粮食(尤其是玉米和大豆)减产将不可避免地对全球粮食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

  过去一个月来大家开始担忧这样飙升的美国粮食价格是否会波及到中国,“点燃”本已逐渐放缓的通胀从而收缩政策放松的空间。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食品消费占中国家庭消费的31%。在过去十年,几乎每次我国的高通胀都是由食品价格飙涨引起的。

  我们认为这次美国粮食价格的飙涨将对中国粮食价格影响有限,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粮食自给率比较高;粮食进口主要是大豆,但进口大豆的原产地较为分散;大豆价格上升主要影响猪肉价格,但我国猪肉价格正好处于下行周期。事实上,从6月中旬开始,中国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价格分别上涨10.2%、4.7%和5.4%,大大低于同期美国芝加哥商交所相应产品期货的上涨幅度。

  首先,除了大豆,中国在其他主要粮食种类上都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大米、小麦和玉米在2011年的净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分别是0.0%,0.7%和0.8%。总体来看,进口只占到了中国粮食消费的9.5%,所以中国的粮食价格主要依赖于国内自身的供需关系。

  在上一次全球粮食危机中,尽管全球大米价格在2008年上半年上升了50%,但中国大米的价格同时期只上涨了4%。对中国而言,粮食产量在过去的8年里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使得政府已经有了可观的粮食储量。和美国不同,今年至今为止我国的天气总体良好,占总粮食产量四分之一的夏粮产量也同比增加2.8%。尽管在7月份全国降雨量普遍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但天气在8月初已经转好,秋粮产量应该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其次,尽管中国的大豆消费主要依赖进口,但幸运的是进口国比较分散。在2011年,进口占到了中国大豆消费的大约80%,而其中美国只占43%。在其他大豆产地如巴西、阿根廷,天气都还都比较正常。即使在美国,因为大豆的结荚期较晚,如果在未来几周内可以有降雨缓解旱。

 
标签: 农林牧渔资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8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