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大足区龙水湖畔,一万多把刀具在经过淬火、锻打两道关键工序后,从重庆永利刀具有限公司(下称永利刀具)旗下的智能共享工厂下线。工厂负责人姜强介绍,这批订单有的来自本地,有的来自四川,还有的来自广东阳江、山东临沂等国内著名刀具生产基地。
这家智能共享工厂,是重庆传统制造业加快智能化改造的一块“试验田”。大足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称,以龙水刀为代表的大足五金产业正在谋求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400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大足五金,闻名千年。如今,该行业内企业众多、品牌林立,但与沿海地区相比,本土企业大多规模偏小、品牌效应不强,在产业价值链上不占优势。
“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很多企业和老一辈从业者习惯了延续多年的生产、销售模式,变革并不容易。”大足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爱民说,如何顺应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非常关键。
工业互联网行业专家刁家久介绍,共享工厂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供方把闲置或优势资源拿出来共享,并收取相应报酬,需求方则节省了投入,其产品或技术得以提升,从而实现共赢,总体上节约了社会资源。
“当然,建设共享工厂是有门槛的。”刁家久说,一是要求企业自身实力比较强,有足够的产能拿出来共享;二是掌握了核心技术,或在关键环节有优势,人家愿意到你那里来共享。
“爷爷、爸爸和我,我们一家三代都做刀,我外公家也是刀具世家,在刀具制造过程中的淬火、锻打等核心技术和关键工序上,一直有较大的优势。”永利刀具董事长刘川是一位90后,经营思路非常活跃,企业的电商部门和智能共享工厂,都是他一手创建的。
刘川说,如今公司已建起4条生产线,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一条生产线的全部产能和另一条生产线的一半产能拿出来共享。
刀具生产中,以淬火这道工序为例,购置一套淬火设备的花费是20万元至30万元,加上锻打设备等,一条生产线万元,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压力不小。
更让企业烦恼的是,企业花大价钱买回设备后,还不能物尽其用:按行业生产规律,淬火设备的闲置率普遍较高,即使像永利刀具这种规模的刀具生产厂,淬火设备的闲置时间也在每月10天以上。而设备一旦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