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钽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因此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常温下钽能与氟反应。在150℃时,钽对氯溴碘均呈惰性,在250℃时,钽对干燥的氯气仍然有抗腐蚀能力,在含有水蒸气的氯气中加热到400℃,仍然能保持光亮。 在500℃则开始被腐蚀,在300℃以上钽与溴反应,对碘蒸汽则当温度达到赤热之前均呈惰性。氯化氢在410℃时和钽反应,生产五氯化物,溴化氢则在375℃与钽反应。当加热到200℃或者更低的温度下,S能与Ta作用,碳及烃类在800-1100℃与钽作用。
钽金属已作为种植体材料被应用于缺失牙患者的修复治疗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孔钽也被尝试应用于种植体领域。由于其具备杰出的机械力学性能、生物学性能、具有与骨组织相当的弹性模量、较高摩擦系数,能为种植体提供良好的骨结合和初期稳定性,被称之为骨小梁种植体。 钽及多孔钽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学的多个领域,如口腔医学、骨外科学、心血管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其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将使得金属钽及多孔钽具备更加优异的生物学性能。
钽板厂家介绍到:钽作为合金化元素在钢中的应用还很少。钽与钢中间隙原子如C、N等具有极高的亲和力,而且和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甚至在高温下也非常稳定。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学者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OM、SEM、TEM的观察,初步研究了钽对Fe-C-Ta合金的强化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钽含量从0.027%增加到0.059%时,合金的强度大幅度提高,高钽含量合金的冲击功降低87J,但仍然具有较好的韧性。分析认为,钽在铁基合金中的强化作用表现为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高钽含量合金在600℃时效1h后,其强度和塑性同时达到最大值,获得了最佳的含钽碳化物的析出强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