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涂层过程只需要一个操作者,很容易的从装在和涂层区域到产品传输出口。LD系类冷却隧道,适用范围从比较小的低热产品到大型高温产品,采用较高性能的对流或者辐射冷却,可以满足任何客户的任何特殊要求。TWG系列巧克力调温罐主要适用于较粘稠液体搅拌,能快速准确和持续的进行搅拌调温。T6巧克力调温机通过制冷压缩机生产的气体冷却系统从锅体融化阶段到降温阶段执行一个自动调温的操作,同时还配备了流量控制的脚踏板,使得的巧克力的制作更加方便。
调温操作是将巧克力依照熔化—冷却—加温的步骤进行,较重要的在于每个阶段的温度。首先是熔化的温度(熔解温度),黑巧克力在50~55℃,牛奶巧克力在40~45℃较为理想。先将巧克力的温度提升到这个范围使其完全溶化。接着让熔化的巧克力再度结晶,这个阶段的温度就是降温的温度(冷却温度),黑巧克力在27~28℃,牛奶巧克力在26~27℃,白巧克力在26~27℃。在这个状态下的白巧克力呈现出黏黏的沉重感,这就是开始再结晶的现象。接下来再次加热将温度提升,结晶体会转变为较稳重的晶型V型(β型)。较后的保温温度(条纹温度),黑巧克力在31~32℃,牛奶巧克力在29~30℃,白巧克力在28~29℃。在进行调温操作时,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很重要的绝对不能让水分进入巧克力中。只要混入一点点的水,调温巧克力就会变得很厚重,难以操作,此外也会造成巧克力发霉。
巧克力为什么要调温而不是融化再凝固?我们吃的巧克力常常是质地干燥坚硬,外观具有柔和细腻的光泽,然而却又入口即化,如丝般顺滑,这些特性和它的主要成分——可可脂有分不开的关系。这些可可脂的结构往往相当的规则,这有利于它们互相连接而形成稳定的脂肪晶体网络,因此巧克力在室温下才能保持干燥而不易渗出游离的脂肪分子。但是这种稳定的结构并不总是容易达到的,事实上,要得到它我们需要小心的控制巧克力的融化和温度,也就是调温,因为稍不注意可可脂就会结成不稳定的脂肪晶体。可可脂可能形成6种晶体,其中只有两种是稳定的能结出干燥坚硬巧克力的晶体,其余4种都不稳定,所结出的巧克力表面暗淡无光,且容易由于游离脂肪分子的析出而产生白色浮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