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全球电子元器件最大生产国:2023年销售或达2.1万亿 “大而不强”问题待解】6月25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基础电子元器件和小电机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上,《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起草参与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集成电路所研究员王若达预测,2023年前中国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将达到21000亿元,15家企业营收规模或将突破100亿元。
6月25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基础电子元器件和小电机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上,《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起草参与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集成电路所研究员王若达预测,2023年前中国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将达到21000亿元,15家企业营收规模或将突破100亿元。
他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企业数量超万家,大部分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领先地位,但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整体实力偏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骨干企业匮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957亿元,同比增长39.6%。
作为产业的基础,电子元器件在保障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长期稳定增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今年年初推出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目的是要打造一个大而强的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并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作为上述行动计划的起草参与者,王若达指出,预计到2023年,中国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将达到21,000亿元,射频滤波器、连接器等关键核心技术将取得创新突破,同时力争15家企业营收规模突破100亿元,有效提升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的地位。
王若达强调,电子元器件具有产品门类多、规模特征明显、标准化程度高、应用量大面广等特点。
“以MLCC(多层片式投资电容器)为例,在每个苹果手机上的用量大概是1000只,在基站上的用量大概是6000只,在智能网联汽车就超过了1万。由此可见电子元器件突出的基础作用,可以说是‘无器件,不产品’。”王若达说。
王若达介绍,我国已经成为了电子元器件生产的第一大。